十多天时间,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心中感慨颇多。这本书是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推荐阅读名著,但我更想把它推荐给孩子的父母读。
有人说,你怕不是疯了,都为人父母了,又不用考试,你还读它干嘛。那你可想错了,现在是终身学习社会,哪怕不考试,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而且,现在的教育环境下,父母更应该看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比什么都重要。在短视频、游戏诱惑这么大的今天,父母玩手机,孩子去学习,说真的,没几个孩子能做到。所以,父母能够坚持看书绝对是能影响孩子的。有人可能就要说,我家谁谁谁父母怎么怎么可是他买的孩子好听话,拜托,那只是个例,绝大部分都不会遇到那样乖巧的孩子。
有人说,那看书就看书,我看小说影响孩子嘛,或者我看家庭教育相关。前者不推荐,后者还是可以去践行的。但是,一般的家庭教育书籍要么是理论,要么,人家的实践也用不到你头上呀!
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无话不谈,那肯定是最和谐的亲子关系。影响孩子读书,不只是你读他也读,如果你们能读同一本书,再彼此分享,那种经历绝对非比寻常。
有人说,我看这本书干嘛,我不读书也知道海伦凯勒不容易,又盲又聋还读了书真的是一个奇迹,我都知道了,还读它干嘛?那你就错了,我们在不同的年龄,读书的目的、感悟都不尽相同。这本书主要内容有海伦的一生、她老师莎莉文的传记、她幻想自己重见光明后要做的一些事。学生时代,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海伦的乐观坚强,永不服输。为人父母,则要通过书籍去审视自己:面对自己不完美的孩子,应该怎么去教育。
海伦出生时对这个世界的匆匆一瞥,突然失去一切只剩下黑暗后的暴躁易怒。她的父母面对着这巨大的变故,一方面对安妮依旧宠爱,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找希望。试想一下,有几个家长可以做到这样。如莎莉文,在变故之后,她的父亲骂她是扫把星。我们总是看见母亲与残疾儿女相依为命的新闻,但不是所有亲人都能做到这般。
很多人的孩子只是调皮一点,那作为父母又该去怎样引导,或者有的孩子确实有某方面不如别人,又该去培养自信,这是为人父母需要为孩子考虑的。安妮成就了海伦,但没有她的父母的付出,她们不会相遇,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至于安妮,于逆境中自救,于绝望中自我救赎,并创造奇迹,这世间唯她一人。
此外,为人父母,也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很有争议的事情,孩子智力残疾,父母不愿意接受,非要送去公立学校,其实我不赞同。不说读了多少书,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孩子天真但童言无忌真的伤人,他们的言语没有恶意但会给有些人留下永久的阴影,他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对错所以肆无忌惮。如果有那个条件,给孩子一个最合适的环境那是再好不过。
最后,希望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愿望都成为现实。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