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酒渣鼻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0/8733714.html▲年代,鲜述文在特园达观楼前留影
文
马拉
赶出楼
年文革开始,整个鲜家,马上也要垮了。鲜述文在特园路小学就读,学校后来拆了,就转到中四路小学。“我小转中的考试作文,校长还念给下一届的同学听。上清寺一家相馆本来是把我的一张照片夹在玻板下面作样板,但文革一来,就取出来了。”
年抄家,特园客厅里的真皮沙发都被红卫兵扎烂,搬到上清寺街上堆了起来。“达观楼3层楼,共有37间房子,原来大孩子们是一个人住一间,文革一来,只好几个人挤在一间了。我的父母住在小院,原来是书房,被的红卫兵占了。妈妈把楼梯上的防滑铜条扒下来,去卖钱补贴家用。”
大孩子们几个人挤在特园一间房子没住几个月,年9月,鲜述文就和三妹带着只有四五岁的幺妹,坐火车到北京找爷爷鲜英,鲜家在北京有一个四合院。“妈妈给我们买了两张票,好像是95元,让我行万里路,到北京去长见识。”
在北京,朴素的鲜英夫人和她的保姆出门,人们都说鲜家的太太像仆人,仆人像太太。“婆婆带我们逛北海公园,她说,早年有一次爷爷和一个黑女子在吃花酒,她就跑去搅了局,从此,爷爷再也没吃过花酒了。听姨妈说,爷爷说过一句话,‘大背时讨小,小背时买表’,意思是一个男人讨了个小老婆的话,就会麻烦不断。当时手表或怀表还属贵重东西,你买了表,表有可能坏,坏了就要修,修表又要花钱,就是麻烦不断了。爷爷一辈子从没讨小,可能跟他这个理念有关系。在北海公园,爷爷看到一棵树说,有时碰到“范哈儿”(即范绍增——编者注),看到他双手伸起,在这棵树上吊起甩,锻炼身体。”
从北京回来,她们又到昆明,逛了一大圈回到重庆,赶到上清寺特园的家里。“我们一看,大门贴着封条,这里已不属于鲜家了,全家人已被赶到解放东路号,只有两间房子,房里两架大床,全家人挤在一起,小娃儿觉得新鲜、闹热。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没自来水,打水得用盆盆去接水。”从此,他们被赶出楼,再也没有回到“达观楼”。
“存书种”
鲜述文高66级在上清寺6中毕业后,和从川大毕业分到成都市川剧院当编剧的青年才子隆学义好上了。她把户口本偷出来,去成都和隆学义结婚那年,才21岁。名门才女婚后在春熙南路的街道工业小厂敲铁皮、烧点焊,加工煤油炉。“当时我围腰上油晃晃的,来家的隆学义的同事看到了,笑称‘油辣片’,儿子准准说:妈妈不要穿黑衣服嘛。在那样的处境下,想到自己以前学的外语,觉得生活真没意义。”
好在街道办事处主任,一位老大姐,她很爱惜鲜述文。她说:“别个是高中生,落难呀!还推举我参加东城区妇女代表大会。‘的确良’上市的时候,她还借钱给我买,但我没有借她的钱。”
文革后,她参加第一次高考就上了分数线,但爸爸的右派问题把她耽误了,通知书迟迟不到。丈夫隆学义一气之下,提笔给省教委修书一封,通知书才发下来。后来,海伦到重庆师范学院报到时,同学们已经上课3个月了。
海伦从小进出“特园”的家门,都会看见冯玉祥将*亲笔书写的“民主之家”匾额和张澜撰写的对联:“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哪管它法西斯蒂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治*团,抵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
“这幅对联由我爷爷书写,也制成了匾额。冯玉祥的匾额作为横匾,张澜的匾额作为竖匾,就挂在我家大客厅(正厅)大门的上方和两旁。小时候我天天见着它们,冯玉祥写的横匾有幸被保留下来,现在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存放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张澜写的竖匾毁于文化大革命,但复制件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存放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特园”更是一个书香之家。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画的虾,都挂在大客厅里天天看。爷爷大书房的书柜里放着上千本线装书《四库全书精本》,书桌上放着一摞《白香山诗集》,“爷爷教我念《白香山诗集》,那首《钱塘湖春行》,至今还记忆犹新。就连我婆婆的‘小房圈’(相当于现在的“衣帽间”--作者注)柜上,也用篆文写着‘传家只要存书种,拥书胜拜小诸侯’”。
鲜述文大学选的是文科,师从大儒刘知渐教授,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发表了一堆古典文学论文,编写多部诗词曲鉴赏辞典。还曾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短篇历史小说《司马相如、卓文君外传》《张船山、林韵徵外传》;曾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新派武侠小说《人鱼侠踪》《多情正气无形剑》;撰写学术著作《元曲概论》20余万字。
“可以说,我大半生都浸泡在“国学”里,但要说精通,还远远不够。我对国学的喜好可以说是从小就开始的。当时,我家处处充满了国学氛围。现在我老了,也要把我们鲜家存下来的‘书种’传下去。”从市教科所退休以后,鲜述文也一直沉浸在书海之中。年,一个12岁的少年因为晚饭无着落而杀死姑母一家3口的事件,让她震撼不已。
她想到小时候每年除夕,爷爷鲜英都要召集家庭会议,关于传统德育文化的聚会和仪式。“爷爷每次都要讲他出生贫苦农民,幼年家里经常断炊挨饿,所以教育我们不能忘本,不能贪图享受,要节约;做人要讲诚信,牢记‘劳谦’二字;要有志向,终身奋斗,不以追求名利为目的。”
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大脑也要从娃娃抓起,加上亲友们的孩子都想拜她为师学国学,教育未来的孙子也需要一个好读本,现今那些太多“添加剂”的童蒙教材她又看不上眼,所以就自编了一本《幼儿经》。《幼儿经》共40课。前20课是从《礼记》《论语》《孟子》《荀子》《孝经》《诗经》《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中选取的经典句子和段落;后20课是从《唐诗》《宋词》中选
取的诗词。“选取了唐诗宋词,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诗情画意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远离虚荣、任性这些小孩常有的缺点。玉不琢,不成器,用这样的读本教育孩子,我才放心。”鲜述文说。
▲鲜述文编撰的《幼儿经》
原文刊载于年第01期《红岩春秋》“城市记忆”栏目。
为城市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