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各个小区物业都贴心的在电梯间设置了“无接触按键”,为大家解了一时的困扰。
但这个操作往后长期实行,还是有一些小问题,例如电梯按键会磨损更快、保洁阿姨工作量增大,牙签上的细菌在封闭空间里内放久了,还是会有传播的可能性等……于是不少网友提出了自己想法,希望电梯间可设置成语音选楼层、手机与电梯蓝牙配对选层等……
可见疫情后,人们对住宅的安全、健康逐步有了需求,特殊时期,优秀的物业作为住宅的“软性配套”可以救命,但仍然需要很多与之匹配的硬件。而这些硬件需求也不仅仅只是在公共区域。
近日和网友沟通颇多,很多人都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大家期待的科技住宅是什么样子?
1、隔离消*的玄关
玄关处应该设置一个独立的“隔离区”,让人们可以悬挂外出穿的衣物,随后使用柜子上放置的酒精、消*液擦拭。“隔离区”还应该有24小时循环消*的清风系统,在一切就绪后,再踏入客厅,真正做到将病*隔离在外。
2、居家免接触设计
市面上其实有很多“伪科技”住宅,打着智能的噱头,实际配置可能就是一个智能衣架、智能马桶。但人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科技“干货”,真正的“免接触”设计。回到家中,喊一声“我要听歌”,音乐就能缓缓的响起,“我要开灯”,房间就灯火通明,“我要关窗帘”,窗帘就能缓缓拉上……
3、机器人成为物业的一份子点外卖俨然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常态,隔离的数日,云购物深入人心,这种消费方式往后还会继续沿用。但下楼取个快递、拿个外卖,即使短短的距离,也会让人不安。
如果小区能配备智能机器人,自动送货上门,这种0接触操作,才是最放心的。其实目前很多酒店、银行已经采用智能机器人,未来也可以广泛用于住宅中,让机器人成为物业的一份子,如果在楼道电梯看到一个胖乎乎的机器人拿着外卖,为各家各户而奔波,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4、不开窗也能“四季如春”前阵子,“我家楼上有确诊”的新闻,闹得人心惶惶,气溶胶传播更是让人觉得防不胜防。如果家里能够不开窗,不通风,房间仍然可以保持恒温、空气循环,冬暖夏凉那是再好不过。这也极大考验新风系统的独立设计,如何能做到完全没有接触,避免混风造成的交叉感染。
5、社区配备app在线医疗
社区配备app在线医疗,在家如果有小病小痛,可以通过云服务器诊断,然后基础药物通过机器人送上门,相当于每家都有私人医生。app医院门诊部,进行在线问诊。
限价+价高市场不愿为科技买单
其实科技住宅的理念,提出也不是一天两天,不少小区其实已经实现小区、门栋人脸识别系统,但其它需求未在武汉市场上广泛使用。
早在十年前,郎诗首次把”黑科技“住宅引入武汉,在汉阳打了一个版:朗诗绿色街区,随后北京的当代在汉口也打造了当代万国府,已经售罄的当代万国府实现了房子的”四恒“-恒温、恒氧、恒湿、恒静,全方位隔音降噪,同层排水系统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年,中建在硚口的项目,中建御景新城也实现了“冬暖夏凉”,在顶楼和楼底都安装了新风机组,室外空气经新风机组三级过滤、制冷、制热和湿度处理后,通过送风管道送入每个房间。
这已经是武汉市面上做的比较好的楼盘。
之前文中也提到过,武汉是一个讲实惠的城市,同地段产品,价格低的更容易被市场接受,而智能住宅、科技住宅投入大量的新设备、新设计,入市后价格一定会略高,很多人可能不愿为此买单。
还有*府的限价,导致支出只能由企业让利,很多配置无法实现,这其实也是很多开发商的痛点。
科技理念只活在人的幻想中,当需要用真金白银付账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退缩。
“我点外卖的次数不多,智能机器人也不是很实用”、”回家勤洗手就行,没那么讲究“……但也有购房者表示,同地段产品,科技住宅均价高出15%左右还在可接受范围。
但经过这次疫情,相信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是有了改变,智能化住宅不仅仅是一种更精致的生活方式,而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人更多的安全感,任何情况下都能让你从容不迫。
健康成为住宅的刚需指标
当代置业也针对这次疫情,也做了一场10万人参与的全民健康大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86%的人会担心社区卫生防*的安全性,51.5%的人要求改进社区快递收发方式。78.6%的调查对象希望增配分离式空间,45.6%的人希望提升社区绿植量。而开发商特别喜欢做的室外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