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希斌带领调研组到海伦市就农业产业化及扶贫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化库,绥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组书记李元学,副主任李月波,绥化市*协副主席、海伦市委书记王学斌,海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德*,海伦市委副书记、市长韩启彬,海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彦志、闫海江,海伦市副市长王宝峰及相关部门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与海伦市相关部门同志进行座谈。韩启彬就海伦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化发展等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海伦市农业农村局、粮食局、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伦河镇、东风镇及中际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同志分别就整县制推进黑土地保护、大豆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发展小菜园经济、生态扶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
宋希斌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调研时强调要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综合来看,海伦的发展思路正确、措施得力,给予充分肯定。
宋希斌强调:海伦市要举全市之力,打造寒地黑土富硒大豆产业园。要借助地理标识认证、非转基因、寒地黑土富硒等优势,树立知名品牌,深入研究大豆的各项用途和价值,围绕产业进行布局,有针对性的进行发展。建议设立大豆加工中心、种子培育中心、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形成系列链条,学习总结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提升海伦大豆质量、价值和知名度,通过大豆产业,带动其他农产品进入市场,打造大豆生态产业旅游项目,设计好广告词,包装好、策划好、研究好、宣传好海伦大豆,使海伦真真正正成为全国非转基因大豆之乡,促进大豆产业振兴。大豆深加工产业链长而且丰富,要充分利用大豆地理标识的优势,打寒地、黑土、富硒品牌,抢占市场份额,打造驰名商标。在脱贫攻坚工作上,要借助各方面优势,下足绣花功夫,把产业扶贫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建立保证贫困户长期获得收益的保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获得全面胜利,做全省贫困县的脱贫典范。
王学斌在座谈中说:调研组一行实事求是地对海伦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进行了评价,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和鼓舞,海伦市将积极落实建议和要求,在大豆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上全面发力,以科学的发展和规划为引领,充分释放和放大传统优势,抢抓新机遇,通过大豆产业、大豆文化、大豆影响力,做好大豆产业这篇文章,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海伦各项产业,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向省委省*府和绥化市委市*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调研组一行还深入到海伦市黑龙江黑臻木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投30万吨燃料乙醇加工项目建设现场、向荣镇大鹅养殖基地、前进镇双泉万亩富硒大豆示范园区、中际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龙海食品有限公司等地进行现场调研。调研组认为海伦市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城乡面貌、社会事业有了明显提升,取得了长足发展,各类典型鲜活、生动、实在、有说服力,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脱贫工作扎实有效,1+3+5特色扶贫产业可操作、可持续、针对性强,为贫困人员长期有效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产业化发展立足实际、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采取的措施得力、实用,精准招商、打造三个“百亿级”产业体系,问题抓得准,手笔大,有气魄,完全可行。希望海伦市能够依托各类优势,抢抓机遇,在农业产业化、扶贫产业等各项工作上持之以恒,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朱聪刘田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