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醒醒我们为什么会沉迷网络 [复制链接]

1#

导语:

互联网产品用它的“爱”填满人们的需求。不过这份“爱”显得过于自私,它绞尽脑汁的想把爱人束缚在自己的身边,只为自己付出。

转醒过后才能发现,自己被爱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是时候去驱散它的靡靡之音,无视它的光怪陆离。

我们需要的是,和互联网更良性的交往

关键词:游戏,戒掉游戏,游戏成瘾,家庭教育,互联网教育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题记

这是写给你们的第四封信了。在前一封当中,我们了解了绝大多数互联网应用程序都基于场景和需求,且互联网从业人员在绞尽脑汁将用户留在自己的软件中时,很难考虑用户的全部生命周期。

每个应用程序都想让我们停留在它那更久。所以当它们全部得逞时,我们的正常生活就会被切断。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焦虑、疲惫、空虚、恐惧。

这些情绪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无声呐喊:“当心,你可能在与现实脱节!”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我的文章,可以从这里阅读前三封信:

第一封,少年!不知道这些,你可能会被网络收取智商税第二封,看呐!网瘾少年的自赎和醒悟第三封,朋友!你所“爱”的互联网没有把你当做来看(重要)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的是,我们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无论是游戏、短视频、论坛、贴吧、综艺、电视剧、小说还是直播。为了便于理解,我将被互联网掌控的我们分为几个关键的部分:

贪婪的耳

无餍的眼

空洞的心

我们在塑造环境,还是在被环境塑造?

贪婪的耳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有的声音可以带我们进入伊甸园,体会任何其他形式的感官都感受不到的空灵境界;但有的声音助纣为虐、包藏祸心,会利用我们对美的追逐,引我们触礁沉船,走向毁灭的尽头。塞壬海域的三姐妹在赫西俄德(古希腊诗人)的笔下叫做:忒尔克西诺厄(Θελξινοη、Thelxinoe,“陶醉”之意)摩尔珀(Μολπη、Molpe,“歌曲”之意)阿格劳福诺斯(Αγλαοφωνο?、Aglaophonus,“华声”之意)音乐本是神圣的。最初,它们是上帝播撒在人间的福音,训诫人们尽心爱神、爱人如己,谨遵戒律、忏悔罪恶;但在当代,有人看中了音乐给人带来的共情能力,音乐逐渐变成了传播欲望、快感、使人沉迷的帮凶。这样的声音用很多形式充斥在网络世界中:

当你听到小姐姐用甜美的娃娃音跟你分享她喜欢的音乐,会不会*使神差地点开歌单,一听就是两小时?

当你看到游戏主播一边直播一边大喊“兄弟们,稳住,我们能赢”,会不会热血沸腾地打开王者,在峡谷中纵横穿梭一整天?

搞笑Up主一边讲段子带你吐槽时下的新闻,科普up一遍讲冷笑话一边讲小知识,你有没有“今天又长知识了”的错觉?

更不用说“动次打次,动次打次”的喊麦风《惊雷》,用一种横行霸道的姿势摧枯拉朽地进入耳朵,使一切其他声音都显得淡而无味。

这样的音乐,变成了网络的帮凶。每首被个性化、标签化的音乐都是触媒,像巴甫洛夫的铃铛一样,先令你形成条件反射,以后的铃声,就都令你联想到网络的快乐。

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的提问

音乐也许能带我们到达远方,一个看不到眼前苟且现实的地方。但“远方”究竟是何方?一首快节奏的BMG令你瞬间联想到了游戏主题曲,也许会让你放下手中的笔,开启一局又一局游戏;一个无关痛痒的吐槽视频,可能会让你立刻进b站搜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