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www.ykhongye.com/近两年来,疫情后优质资产缺位,实体的餐饮消费业被资本热捧。但是,却出现了一级市场热二级市场凉的两极分化状态。
这不,餐饮上市股到了发布年报的时刻,纷纷宣告亏损预警,就连即将上市的捞王招股书“失效”,首次冲刺上市折戟,翻台率持续下滑。
一、亏损超2亿,小酒馆海伦司“赌”明天会更好?
日前,有“国内小酒馆第一股”之称的海伦司发布公告称,预计年公司净利润亏损2.10亿元-2.30亿元;实现收入18.33亿元-18.53亿元,较年增加约%至%。
“营收实现翻番、净利润却亏损!”对此,海伦司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因为酒馆网络的扩张,酒馆总数已由年的间增加至间,并进一步增加至公告日期的间,涵盖26个省级行政区域及个城市。
1、门店数量暴增,利润被稀释!
年第一家海伦司成立,与DJ、蹦迪、推销、搭讪这种类型酒吧不同的是,海伦司酒馆没有驻唱、没有调酒师,主打不到10元的啤酒单价和颜色鲜艳、酒精度数低、适合拍照的漂亮酒品。
海伦司以“性价比+体验感”模式,通过提供极具性价比的产品组合及轻松愉快的社交环境,为年轻人群体提供夜间社交“第三空间”。
事实证明,海伦司的模式确实满足了一大批20-35岁的年轻消费者。
年—年期间,海伦司在天津、厦门、武汉等多个二线城市的门店数量从82家增长到了家;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从53家扩张到了94家。
根据海伦司招股书,截至年3月31日,海伦司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门店数量分别为53家、家及家,分别占相应日期酒馆总数的14.2%、57.2%、28.3%。
到年,海伦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酒馆,年收入占据中国酒馆业1.1%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年9月初,海伦司正式登陆港股,成为酒馆第一股。与此同时,海伦司计划至年底酒馆总数量将增加到约2家。
海伦司的董事、高级副总裁曾公开表示,小酒馆的市场需求仍然没有饱和,在-家门店之前,我们完全不担心同店稀释的问题。
但有业内人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门店扩张太快,就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利润稀释,单店的营收也会被摊薄,因为,新店投资的回本需要一定的成熟期。
2、海伦司赌的是“明天”吗?
目前,市场上有观点认为,海伦司急于在全国插旗布点,是因其选择了和海底捞类似的战略,抢点位,大举开店,等待疫情之后的报复性消费。
简单来说,海伦司是在别人犹豫不决时抢先动手,拿下“好位置”之后,静待一波消费狂潮。
一旦成功,足以再次奠定其“国内小酒馆第一股”的地位,坐稳中国最大连锁酒馆的位置,大幅拉开与竞争者的距离。
过去的一年,海伦司没有等到因报复性消费引发的消费狂潮,付出了超2亿的代价。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海伦司停下来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有业内专家表示,新冠疫情持续两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退潮迹象,餐饮行业遭受的冲击一波接一波。
由此导致的是,线下市场一片狼藉,特别是餐饮业饱受打击,哪怕是红到发紫的的海底捞也要执行关店计划。
与海底捞相比,海伦司唯一的优势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仍然有选择的机会。但从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海伦司在上市后选择了“冒险”。
专家表示,年的净利润亏损,对于海伦司而言肯定不是好事。但谁也不能说,接下来,海伦司会继续亏损。
目前来看,海伦司线下店铺数量已经足够多,一旦经济转好,即便没有报复性消费,只要消费者不再因市场的不确定性抑制消费,其就有净利润猛增的可能。
从某种角度来看,海伦司是在“赌”明天会更好!
二、捞王招股书“失效”:捞王首次冲刺上市折戟,翻台率持续下滑
3月1日,粤式火锅连锁店——捞王锅物料理的上市申请材料已经失效。这意味着,捞王首次冲刺港交所上市折戟。不过,这不代表上市失败,捞王仍可更新材料继续推进IPO事宜。在此之前,曾有多家公司在“失效”后多次递表,并成功在港交所挂牌。同样,也有企业已经暂缓上市,如贝特集团、阳光智博、贝达药业、英科医疗等。公开信息显示,捞王第一家门店开设于年。年,捞王(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裕成。年9月1日,捞王在港交所递表,并于9月3日更新了招股书(修订版)。本次上市前,李裕成、陈湘、赵宏泽以及陈湘配偶黄雅玲、赵宏泽配偶王咏诗直接或间接持有捞王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9.92%、7.51%、1.33%、4.26%及2.00%,且为一致行动人,系捞王的共同控股股东。其中,陈湘、赵宏泽均为捞王的联合创始人。捞王在招股书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称,年,捞王的收入及餐厅数量均位列业内榜首。按收入计,该公司占有1.7%的市场份额。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捞王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粤式火锅连锁餐厅。根据招股书,年、年和年,捞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71亿元、10.95亿元和11.25亿元;年前6个月(上半年),捞王的营业收入为6.47亿元,而年同期为4.36亿元。据了解,捞王已经实现连续盈利。年、年和年,捞王的净利润分别为.5万元、.5万元和.1万元;年上半年,捞王的净利润为5.0万元,年同期则为.2万元。作为一家连锁餐厅企业,捞王的收入主要来自餐厅经营。年、年、年,其自餐厅经营分别产生收入8.61亿元、10.68亿元、10.62亿元,分别占收入的98.8%、97.5%、94.4%。年上半年,该板块收入6.2亿元,年同期则为4.0亿元。年、年和年,捞王的餐厅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3元、.7元和.1元,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而在年上半年,捞王的餐厅顾客人均消费则为.9元,较年同期的.1元下降约4.8%。值得